冬练三九,他们这样读书
2020-07-31

人力资源中心/杨寿文

2019年中美贸易战,让许多企业受到冲击,余波未平,2020年新冠疫情,让企业再遇寒冬。在这样的形势下,集团发起“求上进”读书活动,号召员工苦练内功、学习成长。半年多过去了,趁着到宁国讲课的机会,我采访了几位读书积分名列前茅的尾管工厂同事。来看看他们的读书情况。

排在集团读书积分榜第一名是尾管工厂的卢总,他在繁忙工作中,以半年读完25本书的战绩傲视群雄。当我提出采访邀请时,卢总推荐我采访其他员工。多年前,我曾经写过卢总的专访,那时他还在负责精益工程部,对他的读书上进留下极深的印象,那篇专访题目叫《贤哉,回也》,以孔子最好学的弟子颜回作比。如今,在更高的岗位上,卢总把读书要求扩展到整个工厂,推行科长以上“季度读书分享会”,再推行到科室,与集团“求上进读书活动”遥相呼应。因此,尾管工厂的读书积分在集团遥遥领先。

(一)运营管理科胡倩倩——腹有诗书气自华

胡倩倩科长上半年读了10本书,其中有4个PPT分享,2个案例应用,积分25分,与卢总并列集团积分第一名。

当倩倩走进来的时候,感觉整个办公室都明亮起来,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,这句古诗好像是专为她量身定制。以下是对倩倩的采访:

职场人士读书,如何抽出时间?

与拖家带口的同事相比,我业余时间多一些。我每天晚上9:00到10:00至少读1小时,10点多入睡,早上5点多起来,6:00-7:00再读1小时。

(我为倩倩早睡早起点赞)她笑着说:这是从小养成的习惯,如果想推广,咱们可以建早起打卡群。

在手机时代,如何排除碎片化信息的干扰?

用手机读电子书会有干扰,正在读书时来一条微信,忍不住会点开、回复,思路就打岔了,不专注,影响读书效果。甚至一聊就一个多小时,把读书耽误了。因此我每次读书,都会把手机放在楼下或隔壁房间。如果确实有人打电话找我,父母会帮我把手机送过来,其实这两个时间段一般也不会有人找。我还是喜欢读纸质书,一般是先听一些老师的讲书音频,如果听得好我再买书。

胡倩倩-迎着朝曦好读书

许多人反馈读书记不住,如同石头上泼水,怎么办?

樊登《读懂一本书》中讲了许多记忆技巧。就我自己而言:

首先是专注,正如前面所说要排除手机干扰。

其次是要理解。我读经济学之类的书读不懂,现在有很多读书App,先找同类讲师的讲解音频,听过了再读就容易理解,记得深。我以前开车听音乐,现在我将车里的音乐都换成听书音频,边开车边听书。

第三是要给别人讲。要抓住一切机会分享,包括公司的读书会、自己带的团队内部或者与朋友交流,都可以介绍自己最近读书的精彩之处。上半年我做了4个PPT分享,有2个是在公司读书会上的,2个是科室内的。卢总倡导我们在7:40-8:10的科长级早会上讲,每次至少20分钟读书心得,5分钟工作,5分钟总结。

每季度一次的读书会,2017年就在精益工程部做了,现在推广到整个工厂,要求科长以上人员每季度读2本书,技术人员每季度读1本书,并要求公司级分享会上讲,可以用PPT。从第三季度开始,卢总推出分享会新措施,要求随机抽出一本你读过的书,上台不用PPT脱稿讲20分钟。与之相应,我对我们科室的同事也要求脱稿,不用PPT,每周一次,轮流主持。从读到给别人讲,学习的深度完全不一样,记忆也深了。

在实践中应用,让我尝到了读书的甜头

我做的一个读书应用是《可复制的领导力》,这本书我推荐给明经理,明经理又推荐给他的团队,现在也都读完了。其中一个观点是领导力不是与生俱来的,也不是对上了眼神的感觉,而是可以标准化。日本人安排工作要说5遍,不是简单重复,其实是因为每个人对过程和目标理解有别,比如领导要制订一个制度,是只写完一个草稿,还是充分征求意见直至颁布、宣贯,差别很大,需要沟通。

我们科室负责公司级重点工作的追踪。由于大家对工作要求理解不一样,2019年有一个“电镀产品质量的提升”,仅方案就来回重新做了2次。我读了这本书后,就优化了表单,详细了策划和最终结果的标准,不清楚的地方就找卢总沟通。有时大家不敢将工作结果直接发给卢总,怕被打回,会先发给我看。通过这个改善,各项工作策划时间从原来10天缩短到现在大概5天;公司级重点工作2019年上半年完成率83.3%,2020年上半年完成率93.8%。

我在有计划读书之前,都是用熊总、卢总教的一些方法在工作,自觉游刃有余,还自以为“读万卷书,不如行万里路”。现在呢,越读书越觉得自己不足。读书是与更高层次的人神交,他们的境界会打开自己的格局,往往有豁然开朗的惊喜。

(二)智能制造科陆大志——逆水撑船者,力从难处生

陆工很帅,身高体壮,符合我心目中能挑重担者的形象。

上半年他读了5本书,但做了4个应用案例,2个PPT分享,以23分名列集团读书积分榜第二。他的突出特点是读的都是围绕工作开展的技术书,其中4本都有应用。下面是对他的采访:

边学边用,我太难了

我老家在合肥,一个人住在宁国,所以空余时间比较多。业余时间主要用来读书或做工作相关的事。我是电机工程师,现在做软件、视觉系统,用于产线自动化,是公司今年的工作重点,产线需求大,包括产品的视觉识别、测量和定位。我读的书基本都是基于工作需要。

上半年我读的第一本书是《基于Vision+Assistant的图像处理实用教程》,是在疫情期间读的,是为了在尾管工厂推广机械视觉而学习的,相当于一本软件说明书,很枯燥。读完后,我在科室自主读书会分享时,大家都听不进去。后来因为这个软件价格太高,公司更换了软件,我又重新学习了。后面读的《Python 3快速入门与实践》、《Python Qt GUI与数据可视化》这两本,用于做电子看板。

这类技术入门很简单,但想学习一门技术马上就做出成果感觉很难,特别想放弃,如果不是工作的压力和对领导的承诺,仅凭个人比较难坚持。

多练学问涨,多磨功夫深

读书如何才能深入呢?

首先是多练。有时出现一个问题,靠眼前的知识是解决不了的。如果我们揪着问题不放,往往突破无门。只有围绕着问题点,拓展相关的知识面,再去理解,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。这些问题点往往出现在我们已经学习过、但是很基本的东西上。高端的知识,由于我们学习时已特别注意,反而不太会出问题。知识面的扩展,就在这样的多练中悄悄延伸。

第二是多磨。有些错误犯了几次才能总结、纠正过来。读书时想到的,做起来才知道往往不是那么简单。我做的两个读书应用案例,都是在一次次的错误、一次次改正中总结的成果。

陆大志-读书的男生更帅气

公众号上瘾,短视频有毒

为什么感觉专业书读不进去?有一个因素是,现在有许多公众号里面将很多知识做成短视频,做得非常精练、简明。您看了之后,会觉得太容易了,产生一切尽在我掌握的错觉。如果您经常看,会误导自己,再去系统学习专业书,就会非常痛苦。

娱乐类的短视频更容易上瘾,如果习惯吸收碎片化的信息,时间长了学习的专注力和耐力都会下降。毒在中医里是有偏性的意思,说短视频有毒,并不是说真的让人中毒,偶尔看一下也没有什么;但如果依赖它来学习,那我们的学习之路就会走偏。学习还是要系统地读书。

做笔记心存要点,画导图胸有成竹

我读书习惯做笔记,做成电子档的,方便后面做索引。整本书读完了,再做思维导图。这样就容易形成全书系统化的框架,记忆也会很深刻。我上半年还做了2个PPT在科室内部分享。分享过程中,能听到不同的见解、不同的观点,会纠正自己的理解偏差,深化和丰富自己的认识。《礼记•学记》提到学习的六个要点,其中就有“独学而无友,则孤陋而寡闻”的格言,可见读书除了自学,还要依靠团队互助,更有效率,不容易走偏。

(三)产品设计科张挺——好读书忍得寂寞,长得帅不怕围观

张挺以20分的积分名列集团排行榜第三。

张挺有着理工男的含蓄内秀,找他要个人照片,他有点为难。我回复:书读得好大家要效法,长得帅不怕别人围观。以下是对他的采访:

又带团队又带娃,怎么挤时间读书?

上半年第一本书《材料力学》是在疫情期间读的。上班后读了3本书。专业书比较花时间,管理类书籍看得相对较快。读书的时间要自己想办法,一是下班后先不忙着回家,在办公室看半小时书;再就是回家干点家务,弄弄孩子,就赶快看书,一般是8点读到10点。有时也去运动一下。总的来说回到家读书更难,要抓紧才行。

技术书很枯燥,怎么克服畏难情绪?

读技术书的路径我是受学英语的启发。我从2014年开始学英语,背单词很枯燥,但上了一个台阶后,就不觉得那么难了。读技术书也是如此,克服前面的难关,读进去就好了。

再就是技术类书读累了,我会交替读管理类的书,这样放松一些,也能保持兴趣。而且管理与技术也有共同点,可以互相启发,触类旁通。

技术书读不懂的地方,可以反复读,过一段时间再读,就懂了。当自己读懂一点,感觉在车间现场能用上时,会越读越有劲。

其实技术书也不完全是枯燥的,我在学《材料力学》时,就会发现拱桥为什么要那么拱,斜拉桥为什么中间那么大?这些都符合力学的原理,都有据可循。

理直了,让我气更壮

读技术书,最重要的是实践应用,用过了就永远记住了。我做的读书应用案例是《材料力学》,以前设计水胀模,对密封面没有很好地计算,对那一堆公式总是畏难,读完书搞明白了,发现没有那么难,而且计算之后,确实可以避免许多实践中的难点。

另一个案例是电极臂的强度,以前我凭经验回复客户这类问题,内心是虚的。读明白之后再仔细计算,有理有据,回复客户心里就有底了。

补齐理论短板,打造一流团队

作为民营企业,跟外企抢人才处于劣势,但董事长说过,我们要以二流人才打造一流团队。我们的工程师都有非常丰富的实战经验,欠缺在于理论,要通过读书补好理论短板。集团技术中心李总曾经说过:你们要回家多看书,包括在大学学过的书。

这一点我很有感触。为了看懂《材料力学》,我又把《高等数学》学了一遍,前面的微积分还行,下半本偏导数在大学就没搞清楚,重新学了才理解了。然后再去看《材料力学》中推导公式的过程,就完全看明白了。

通过读书,越学越觉得自己渺小。

我后面还排了学习《理论力学》的计划。读书还是要给自己定目标,“樊登读书会”定的是每年读50本书,财务中心文总也是每年50本,我听了很有感触,2019年给自己定了50本的目标,实际读了19本,尽管没有达成,但如果不定目标,恐怕读得更少。

作为科室负责人,我在推动科室读书,公司定了每人每年读4本书的目标,我细化为2本管理、2本技术,但大家对技术类的书还是有些畏难,读得不是那么深。我还在思考如何做效果更好?

张挺的创意:电子书架在墙上阅读对颈椎有好处

今年是庚子年,天气寒湿,疫病不断;长江流域梅雨天连绵一个多月,多地洪灾,人的心情也受天气影响郁郁不开。然而,采访三位年轻同事,感觉清风徐来,暖阳入心,他们学习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,让我受到了不小滋补,远胜人参、伏苓;尾管团队的上进拼搏,让我看到了在寒冬中的力量积攒,听到了春天的妙曼脚步。


@ Shanghai Baolong Automotive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. 沪ICP备11034890号 沪公网安备31011702888926 隐私条款和信息安全 版权申明